今年上半年,我国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四季度的趋稳态势,总体形势好于年初预期,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小幅上升的态势。与此同时,影响行业经济运行的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投资下滑趋势尚未止住,对外贸易需求不旺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行业运行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今年以来,我国机械工业增加值增速由上年低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转变为高于全国工业和制造业增速。来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数据显示,1-6月,机械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8%,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和制造业1.8和0.9个百分点,高于机械工业上年同期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机械工业主要效益指标也呈现出趋稳的态势。1-6月,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1.29万亿元,同比增长6.68%,高于上年同期3.21个百分点。实现利润总额7538亿元,同比增长6.53%,高于上年同期6.4个百分点。“与全国工业比较,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及利润增速分别高于同期全国工业3.55和0.33个百分点。”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陈斌说。
此外,半数产品的产量实现增长。上半年,在机械工业重点监测的119种主要产品中,实现同比增长的产品数量逐月增多。至6月份,累计实现同比增长的产品为60种,占比50.42%;产量同比下降的产品59种,占比49.58%。具体看,产量降幅较大的主要是金属冶炼设备、机床、发电设备、石油钻井设备等投资类产品,以及前期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拖拉机、收获机械等农业机械类产品。此外,光学仪器、照相机等产品的产量下降也比较明显。而产量保持增长的主要是与消费、技术升级、环境保护关系密切的产品,如汽车、电工仪表、汽车仪表、输变电相关的电力电容、高压开关设备、光缆、环境污染治理设备等,以及模具、气动元件、金属密封件等零部件产品。
行业分化突出
虽然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表现出趋稳的态势,但行业间运行走势分化却更加突出。陈斌分析,工程机械行业总体上依然困难,尤其是大中型企业效益下滑局面尚未改变,亏损面继续扩大;重型矿山行业开工率下降,行业呈现一部分企业平稳,一部分企业亏损,一部分企业转产或停产的局面;石化通用机械行业订单持续不足,行业利润继续下滑;机床行业依然低迷,其中金属切削机床制造业利润同比下降22.12%。
不过,作为机械工业的两大重点行业,汽车行业和电工电器行业在市场需求、政策利好和发电、输变电领域大规模升级改造等因素的推动下,对促进机械工业平稳向好起到了拉动作用。
据统计,1-6月,汽车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9%,电工电器行业同比增长8.21%,而扣除这两个行业外的其它机械行业同比增幅仅为3.41%。在全行业新增主营业务收入中,汽车行业占比高达48.91%,电工电器行业占比28.88%,其他行业共计仅占22.21%。在利润方面,1-6月,汽车行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6.34%,电工电器行业同比增长15.13%,而扣除这两个行业外的其它机械行业同比增长仅为2.44%;在全行业新增利润中,汽车行业占41.31%,电工电器行业占44.33%,其他行业共计仅占14.36%。
市场需求不稳定
值得关注的是,外贸、内需、投资这三个重要数据都不十分理想。首先,外贸形势不容乐观。1-6月,我国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098亿美元,同比下降6.88%。其中,进口1278亿美元,同比下降7.51%;出口1820亿美元,同比下降6.42%。“特别是,以往作为机械工业对外贸易出口主力军的民营企业,今年以来出口增速持续回落,已由过去的两位数增长回落至负增长,上半年同比下降0.66%。”陈斌强调。机械工业出口压力较大还体现在——江苏、浙江、广东等出口大省也先后出现负增长,1-6月出口额同比分别下降3.54%、2.55%和5.47%。
数据还显示,虽然今年机械工业重点企业的累计订货额摆脱了上年持续下降的趋势,1-6月累计订货同比增长4.81%,但市场需求并不稳定。
陈斌分析,“不稳定”的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在前期高速增长阶段,市场积累了较大量的社会库存,新开工项目对市场的拉动作用有限;二是钢铁、煤炭、建材、石油等上游行业形势低迷,降低了对机械工业设备的需求。
此外,关乎未来市场需求的投资数据持续回落。1-6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制造业同比增长3.3%,而机械工业投资仅增长3.07%,创2008年以来同期增速新低,尤其是6月当月完成投资额已出现同比下降。“从趋势看,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始终处于回落下行的通道,上半年累计增速已较1-2月回落7.86个百分点。其中,用于设备工器具购置的投资增速也在持续回落,1-6月已转为同比下降1.56%。”陈斌表示,企业投资意愿下降将直接影响到今后的市场需求,须引起高度关注。